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十年磨砺,张謇杯铺就中国家纺设计之路(四)

编者按

  约十年以前,当国内大批的设计师还集中在纺织服装、面料等领域时,“张謇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的出现,开始引起国内家纺企业、家纺设计师以及社会各界对家纺产品设计的重视。张謇杯大赛首次在行业内引入了“民族家纺产品设计”概念,它的出现,为今后家纺行业培养大批优秀的设计师队伍、为提升家纺产品品位、为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描下了浓重的一笔。


十年磨砺,铺就中国家纺设计之路

——张謇杯·大赛十周年回顾


  今年,以纺织工业状元实业家--张謇命名的“张謇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即将走过第十载春秋。怀揣着推进中国民族家用纺织品腾飞之梦想,当年栽下的这颗树苗,如今已然成为活力勃勃的葱郁大树。十年来,从初创、成长到调整、稳定,张謇杯带着中国家纺人的希冀,走出一条宽阔的大道。

  回顾十年历程,张謇杯的成长之路有困惑、有汗水、有喜悦,更有收获。一路走来,张謇杯始终贴近家纺企业、艺术院校和广大设计师,以服务家纺企业为宗旨,以凝聚家纺行业集群力量为支撑,以提升中国家用纺织品的设计水平为目标。它是我国家纺行业合力打造的整体形象,是产品设计交流的平台,是品牌文化推广的窗口,是我国家纺产品自主设计发展的缩影。

  回顾十年历程,张謇杯可以划分为这样4个阶段:2006-2007年为初创期,2008-2010年为成长期,2011-2012年为调整期,2013-2015年为稳定期。每个时期,大赛都留下许多闪光的亮点。


   稳定期:

  时间:2013-2015年

  从丰富品类到倡导精品,在张謇杯日趋稳定的阶段,组委会再次调整大赛战略目标。这个时期,大赛的着力点主要放在提升参赛作品的市场应用价值上,努力在国内外家纺市场上迅速推广大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个时期,每年的参赛企业相对稳定在80家左右,艺术院校40家左右,参赛作品4000件(套),国外参赛作品保持在8个国家和地区,参赛作品保持在70件(套)。


   亮点一:调整战略目标为做精品做导向

  亮点二:提升参赛作品的市场应用价值

  亮点三:扩大大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亮点四:大赛走进“互联网+”时代


   战略调整:做精品、做导向

  2013年,组委会再次调整了大赛的总体发展思路,由原来做规模、做形象的行业战略目标转为做精品、做导向的市场推广应用型目标。

  中国家纺名牌企业在参赛作品上更加注重突出企业特色,挑战精品设计,向市场推广导向型家纺产品。如富安娜在参赛作品中突出艺术设计概念;堂皇运用小机绣工艺设计个性鲜明的 “堂皇绣”;梦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突出绿色家纺概念;华尔泰从设计、质量和价格上注重贴合欧洲市场需求等。这一时期,大量优秀的精品设计、导向型设计随之出现,异彩纷呈。  

   市场价值:大赛设计作品火爆“入市”

  张謇杯的参赛作品要求为原创设计,据统计,参赛作品约60%以上已批量投放市场且销售较好。云龙的参赛作品《天堂鸟》获大赛金奖后,立刻被法国某公司买断,并把该作品作为主题样品陈列在法兰克福家纺展上;亚光的参赛作品《青花瓷》获大赛金奖后,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一度供不应求;圣夫岛的参赛作品《梦里水乡》获大赛金奖后,价位由260元提高到860元;华尔泰的设计在大赛中得到业内的认可后,最终在欧美市场上受到青睐而价位蹿高;紫罗兰的获奖作品《叶影》2013年被英国玛莎公司选中,一直在网上全球销售等。大赛结束后,优秀作品在海门叠石桥市场、通州志浩市场轮流举办为期一年的展示陈列,向国内外贸采购商推介大赛优秀作品的新创意和新花色,有效地推动了设计向生产力的转化,使作品变为产品,扩大了参赛作品的市场效应。  

   中西交流:中国元素“东风西渐”

  除在广州、上海等国内的家纺博览会上举办活动推广大赛成果外,组委会还利用中国家纺协会的优势资源,多次将张謇杯推介到法兰克福展会上,扩大大赛宣传面和社会影响力。在这个阶段,每年约有来自七、八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参赛,使中国家纺企业和设计师获得与国际同行交流对话的机会,不同设计理念、中国元素和国际流行元素在这里碰撞,大大促进了中西方设计艺术元素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了当代“东风西渐”和“西风东渐”的大趋势。例如,韩国参赛选手在参赛作品中将图案设计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凤凰”,而来自中国布艺企业的参赛作品将面料设计成具有国际流行元素--拼接图案的样式。艺术语言没有国度,就设计而言,线条、块面和色彩构筑起设计师的桥梁,这应该是张謇杯家纺设计大赛的一个重要贡献。  

   “互联网+”:张謇杯大赛登上更高平台

  “互联网+”时代给中国家纺品牌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大的平台,也给张謇杯大赛提供了新的舞台,互联网的快捷信息带来了消费者更直接的“体验”,个性化、特殊化、差异化的设计特征更具挑战性,生态、健康、环保的智能性功能产品更加符合“互联网+”要求。2015年,张謇杯大赛将与淘宝网合作,获奖作品直接在淘宝网上首发,接受消费者的点“赞”,让张謇杯大赛更加接地气。

  

   总结篇:


   张謇杯的十年 ······


  从2006年创赛开始,张謇杯便以推广中国文化为出发点,以融合国际时尚为落脚点,综观市场发展、结合时代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每年大赛的主题。2006年,华彩。2007年,东方情缘。2008年,东风西渐。2009年,变·美好。2010年,新中式。2011年,演绎流行。2012年,贵·尚。2013年,华·蕴。2014年,美·缘。2015年,幻彩·生机。

  十年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纺协会为大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十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为大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有力地组织保障,并为提升大赛在全国的影响力付出了努力;十年来,国内外家纺企业、设计师队伍、艺术院校的热情参与为大赛的成功举办积蓄了力量;十年来,新闻媒体为传承和弘扬民族家纺文化,推介张謇杯大赛成功经验倾注了心血。 

  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张謇杯兢兢业业地走出了这样一条路:

   张謇杯十年,中国家纺设计师队伍快速成长。

  根据资料统计,参赛设计师按人次计算,2006年,第一届张謇杯大赛参赛者仅为207人次,2009年达到了761人次,目前稳定在每年平均480人次。我国境内约2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作品参赛,艺术院校参赛数量达325家,参赛者累计约3880人次。

  伴随大赛的成功举办,国内家纺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原创设计,逐渐扩充设计师团队力量,很多家纺企业的设计师队伍从最初的2-3个人增长到现在的几十个人,一些规上企业的设计师队伍甚至达到上百人,企业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

   张謇杯十年,中国家纺市场涌现数万件优秀原创设计作品。

  根据资料统计,近十年来,张謇杯参赛作品累计数量为25369件(套),其中境外参赛作品达307件(套),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大赛共评出奖项为金奖26项、银奖52项、铜奖76项、优秀奖322项、品牌文化设计奖54项,各种单项设计奖81项,累计出版发行优秀原创作品集2万余册。

  隆重的颁奖典礼活动、协会领导的鼓励支持、企业员工的热情助演、国内外设计师的畅谈交流,每年一届的张謇杯大赛,组委会都积极倡导原创设计。十年中,张謇杯为国内外家纺市场累计提供了数万件优秀的原创设计作品。

   张謇杯十年,中国优秀的原创家纺设计受到大赛知识产权保护。

  近十年来,张謇杯大赛始终注重对家纺企业、参赛作者及其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借助大赛的举办机会,向社会各界传达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大赛对原创作品的严格要求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家纺企业、地方集群、设计师队伍等越来越多的个体及组织开始对原创设计高度重视。地方产业集群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为保护知识产权做了大量工作,如通州和海门地区的众多家纺企业联合开展多次打假活动,使原创设计得以维护,假冒伪劣产品失去市场,集群的设计、研发以及知识产权维护都得到了提高;众多规上企业增强了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一些企业将自己研发的新品积极申报外观专利予以保护。同时,张謇杯大赛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措施,也为推动南通地区申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单位"做出了贡献。

   张謇杯十年,中国家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打造更加明显。

  在中国家纺织协会的努力下,伴随张謇杯大赛的举行,国内六大产业集群--南通、通州、海门、余杭、滨州、海宁,逐渐凝聚成一股力量。在大赛中,产业集群不断加强合作互动,交流学习,渗透融合,不仅壮大了家纺集群地的产业声势,也提高了集群自身整体的设计水平。此外,企业的品牌意识更加强化,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区域性品牌,其中南通已成为全国家纺床上用品知名品牌示范区。十年中,张謇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家纺品牌,一些品牌企业甚至成为家纺行业的“龙头”,并在国际家纺市场享有盛誉。六大集群的成长壮大,带动了国内整个家纺行业的发展。

   张謇杯十年,中国民族家纺设计的概念真正传播开来。

  张謇杯努力舞动中国家纺设计的大旗,不断地创作推出产品设计的新理念、新创意、新材料以及新工艺技术。广大设计师在参赛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了我国多元一体的艺术设计优良传统,不断推出“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使国内布艺、床品、毛巾、饰品等各大产品门类的作品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设计上崭露头角,在加工技术上也可媲美国际水平。大赛促进了中国产品设计的快速发展,同时向国内外展示出中国家纺设计多元化提升的繁荣态势。中国民族元素真正“东风西渐”。

   张謇杯十年,中国家纺设计大赛作品全面走向市场。

  张謇杯大赛极大地催生了优秀的自主设计产品走俏市场,一批批原创设计作品转化为生产力,扩大了参赛作品的市场效应,大赛约60%的作品已经批量投放市场,创造了良好的销售成绩。“互联网+”时代又给张謇杯大赛带来了新的活力,智能化的家纺,新的电商模式,为大赛作品全面走向市场提供了更加绚丽的舞台。

  

  张謇杯即将走过十载春秋,我们不仅要回味和纪念这个十年,还应为下一个十年思考和布局,相信张謇杯的未来会更好。(中家纺 任晶晶 / 南通质量技术监督局 马德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