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2016春夏面辅料展 强势围观 记者观展说了啥

  看完了展商的表现,听完了观众的心声,来了解一下言辞犀利的记者朋友们是如何评说这场春日盛宴的?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能否经受的住唇枪舌剑的考验?下面就请看《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们的观展感言!
  
  对“变”的淡然,对“创”的激情
  
  李晓慧
  
  三日时光,行走在春季五展,犹如行走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版图上,产业发展几十年的成果尽收眼底。
  
  展会期间正值全国两会即将结束之时,来自各领域的经济数据及政策导向都表明,中国正全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入强国行列。历年来,intertextile面辅料展都集中了行业内最广泛的创新成果,基本是家家晒新品、户户有绝活。而今年记者与众多企业交流后更大的感受是,创新的出发点已不再局限于产品竞争,而更着眼于产品开发平台及创新体系的建设及产出。
  
  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最近所提出的,制造业是构建产业新体系主战场。记者觉得部长提得果真到位!
  
  在永盛新材料展位上,总裁兼执行董事赵继东告诉记者,作为专门研发生产差异化纱线的企业,永盛打造了自己的织造、染整体系,从切片、纺纱、织布、染整,最快只需要24小时。这一完善的产品开发平台的创建,使得企业能及时对所开发的纱线做成布样后的效果进行修正,不但新品研发速度更快,最重要的是与下游客户沟通更加充分,从而打造出极富差异化和定制化产品。
  
  赵继东说,这一产品开发平台和创新体系的意义在于,将产品开发放在了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位置,让创新、专注、钻研成为企业文化的灵魂。
  
  当然,产品开发体系的创建还不足以促使产业新体系就此萌发,但在产品开发体系引导下,上游与下游客户的步伐更加一致,“联盟”更加紧密,由此产生的正效应不可小觑。不少企业告诉记者,他们都与下游客户企业结成合作联盟,在此框架下,共同发现需求,共同研发,共享效益。开发的新品使用权将优先或独家给合作伙伴,如产品还将出售给其他企业,则售价将高于合作伙伴。薄薄一纸盟约,却有效保护了上游企业的知识产权,也避免了市场快速被同质化产品覆盖,以及多米诺式的恶性竞争。
  
  创新有价,品质有价,越来越多的企业懂得珍惜自己的汗水与成果,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明白,抄袭、跟风已难以为继,这条路到头了。
  
  记者发现,新品依然年年有,但正在努力走出差异化、品质化道路的企业们,谈起创新机制和体系的构建似乎更来劲,这是因为,大家都尝到了甜头。在去年行业内外部环境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各项重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企业并不少。
  
  在江苏丹毛、占姆士、天一纺织,企业家们都表示了一个观点,长此以往抄袭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整个企业。而中国纺织业,绝对能做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一位前来选购面料的服装设计师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企业是时代变革中支持行业转型的主体力量,那么,无论风往何处,产业都将是一个正在稳固循环中的智慧生态圈。
  
  正因大家对自己要走的路很明确,所以对自己的选择很自信。黎明前的夜越长,我们的准备越充分。
  
  为纺织业注入绿色能量
  
  梁昕诺
  
  行走在展馆内,不难感受到多彩的面料带给观者的春意盎然。而从面料呈现的特点看得出,契合春天这一季节的主打词还有“绿色”。不论是功能性面料、印花面料还是追求极致舒适的亚麻面料,都在推崇绿色生产、绿色工艺,尽量追求对环境的零伤害。
  
  哥本哈根皮草提供的皮草面料从养殖方式开始就充分尊重自然环境,所有的养殖过程都在畜牧场内完成,减少了运输动物的需求,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到了最低。同时,皮草的可降解性决定了这一面料在环保方面的可持续性。
  
  在展会期间举办的一场名为“亚麻面料及亚麻制品的绿色机会”的专题讲座上,欧洲非营利性麻纺协会CELC的秘书长及宣传总监Marie-MmanuellBelzung介绍了欧洲亚麻种植的特点––绿色和可持续。据统计,欧洲种植的亚麻每年能够吸收25万吨的二氧化碳。
  
  国内企业也在行动。浙江金达控股有限公司从四个方面对亚麻面料生产技术进行了突破––大幅度减少吨纱用水、用电,广泛使用清洁能源以及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目前在用水、用电、用工和碳排放方面,金达控股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为了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的纺织生产商都已在积极地采取应对之策。可以想像,在未来的市场,担起社会责任的企业必将获得更多机会。
  
  纺织业已翻身,未来会更好
  
  郝杰
  
  上海街头,看到绽放的樱花,就知道春天来了。展馆内,望见川流不息的人群,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整个经济正遭受着巨大的下行压力。看到众多展商忙碌的身影,还有一个个高颜值的展位代言人,一张张绽放的笑脸,所有的人都有理由相信,行业的春天应该不会太远。
  
  毕竟还是身处“阵痛”中,私底下还是会有吐槽发泄,但在展馆中,看到的总是正能量。创纪录的展商数量,超大规模的展出面积,让人感受到的是这个行业坚定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期盼。
  
  有困难,是事实,但并没有人们感受得那么严重。困境中,还是有不少企业逆势飞扬。
  
  涤纶与粘胶混纺、天丝与粘胶混纺、羊毛与粘胶混纺??通过纤维改性,传统的原料呈现出不同的性能,这一切源于科技的力量。“传统产业每个环节都蕴含着高科技。”富丽达公司负责人非常自信地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介绍着,同时也提出期望,“纺织这么大的产业应该有更高的地位。”王天凯回应说:“纺织业已经翻身,未来会更好。”
  
  都说去年行情不好,可是丹毛公司仅毛针织面料订单就增长了一倍,近一半出口,客户为Dior、LV等国际大牌。公司负责人说,丹毛紧跟市场,但不再追求数量,而是调整产品结构。未来看好高端羊绒产品,正在新建高端羊绒生产线。
  
  去年,诚上诚毛纺凭借一款双面呢面料创造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好业绩,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9月份,尽管近期染料价格上涨,但面料产品可以卖到60多元/米。
  
  中国的市场其实还有很大空间,否则那些海外公司怎么会一年年来参展。一家韩国企业推出了新开发的纳米镀金喷涂面料,金光闪闪,透着高贵的气息,这家公司坦言,要做中国市场没有的产品。一家日本企业也是参展的老面孔,在展位醒目位置,打出了“船运,一周交货”的字样。这样的反应速度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记者感到,在这个大家都说生意难做的时期,其实生意并不少,只是需求在改变,你如果没有看家的本领,还是靠原有的产品打天下,肯定是不行了。
  
  “尖儿货”企业越来越多
  
  赵国玲
  
  2015年我国纺织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工业系统中处于较好水平,但大而不强,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以数量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粗放模式。在整体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各企业并未失去信心,而是深挖痛点,努力寻找发展新契机。
  
  在本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德州恒丰集团集中展示了天然环保功能型系列、新型纤维系列等六大系列55个拳头新品,备受青睐。作为我国新型纤维研发、创新、生产的领军企业,德州恒丰目前已经成为特种纤维纱线企业的代名词。这家企业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打造行业“尖儿货”的步伐从未停歇。
  
  相比上游纱线企业,作为下游的面料企业在产品拓展及市场营销上可谓更具优势。如北江纺织在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上推出的S3系列单品,采取多组分混纺与特殊竹节和纱线工艺,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自然风格和饱满手感,引起行业极大关注。
  
  从产品中读懂企业市场定位,从展会中透视行业发展趋势,未来,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品牌竞争力缺一不可。
  
  “多性能”面料成共识
  
  许益萍
  
  到底什么样的面料才能得到服装企业的青睐?展会上,记者走访了多家国内知名面料企业,虽然每家企业的回答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记者发现,这些占据一定市场的面料企业都有一种共识––时尚感、舒适度、功能性,三点都要硬。
  
  比如恒力集团推出一款全消光纱线,一方面具有抗紫外线的功能,织成的面料适用于做成户外运动服,在保护皮肤的同时又轻薄亲肤;另一方面织成面料后会有亚光的视觉效果,如此一来它也同时可以做成高档的男装。这样一款多性能纱线不受欢迎都难。
  
  这是众多面料企业的共识,也是很多面料企业正在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由于原料、生产设备、工艺、技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市场上的企业大部分还只能在其中的一两个领域内做出自己的特色与影响力,但是他们对未来趋势的执着追求毫不动摇。相信这样的企业未来的道路一定是光明的。(转自: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