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头条

家纺之蕊 春季怒放——杨兆华谈新展会对于家纺经济的意义

  11月30日,北京。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兆华向媒体透露了中国国际家纺(春夏)博览会的筹措情况:明年4月启幕,招展已近尾声,面积30000平方米。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创新,也是深思熟虑的规划,填补了中国家纺行业主管机构领衔构筑春夏平台的空白。
  
  不同寻常的创新
  
  “由于上海浦西展馆面积受限,本次展会共4个馆,企业参展相当踊跃,招展情况超乎我们的预想。”杨兆华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同时也具有预判性的风险,我们不敢承诺展会一定能够完美成功,但这种创新举措得到了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这是家纺规模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也是家纺企业招商加盟呼声的回音,更是扩大内需拓展市场的要求。”
  
  此次展会,不是简单的一拍即合,更不是空穴来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多方契合,有着深邃的行业背景与合作前景。
  
  2011年恰逢中国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开篇之年,家纺行业作为成长较快的产业之一,理应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作出卓越贡献。目前,低碳经济以及节能减排的推进,为家纺企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经济政策上,有利的金融环境以及投资举措,为家纺行业提供了茁壮成长的沃土。比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进一步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这些宽松的外部环境为家纺产业提高增量、丰厚利润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在采访中,杨兆华多次提到“设计和渠道”——这个微笑曲线的端点,它们作为家纺产业的两大引擎,在家纺经营的环节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国际家纺(春夏)博览会着眼点正在于此,它要为家纺企业提供解决渠道设计的方案、为春夏新品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招商加盟提供有效的载体。
  
  对于展会的定位,杨兆华这样阐释:“推动中国家纺业稳步发展,促进家用纺织品的国际贸易,倡导中国家纺的原创设计,展示世界家纺优秀品牌,开展中外家纺交流合作,发挥平台、窗口和纽带的作用。”
  
  这种切合实际的定位,一开始就把起点放在推动整个家纺产业的进程上,避免了今后可能出现的“紧箍咒”现象,也为展会未来的走向定下基调和旋律。
  
  不仅如此,一个全新平台的打造,需要成长与历练的过程,更需要有专业化的团队来运营,至于资源的整合以及伙伴的联合,对于拥有强大数据支撑和市场基础的协会而言,已经不是困难的事情,而服务的细化、完善的环境、采购的有效性以及买手的成功率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与思考。
  
  填补空白的行动
  
  实际上,对于家纺企业尤其是后进的品牌而言,招商加盟以及渠道陈列是首当其冲的难题,夏季又是家纺企业的销售淡季,如何拓展夏凉制品的渠道、丰富产品的门类,每个企业都在尽力寻找突破点。近来,一些有实力的品牌开始召开春夏新品发布会,大张旗鼓地推介产品,聚拢加盟商资源,为的是在销售疲软的夏季尽量做到“淡季不淡”。
  
  相对于秋季而言,家纺品牌更需要业界互通有无,更需要解决普遍存在的难题。中国国际家纺(春夏)博览会可谓应时而生,这种现实的可操性,为展会的构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某种意义上,该展会填补了家纺协会在春夏平台上的市场空白。
  
  “仅仅有家纺秋冬博览会还远远不够,从国际、国内领先的行业会展发展经验来看,家纺展会还缺少一个专业化的春夏平台,中国国际家纺(春夏)博览会的组建将填补这一空白,为中国家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杨兆华说。
  
  而在此之前,协会高层一系列动作频繁的举措为展会的开启做了种种铺垫:与地方政府协会充分沟通磨合,得到余杭、海宁等集群市场的鼎力援助,成立中国家纺协会渠道商专业委员会……这些高效务实的动作将为展会向纵深运转打下良好基础。
  
  不难看出,作为服务行业的机构组织——中国家纺协会也在实现华丽转身,一系列的落地举措,显示出高速运转的状态,而贴近企业的服务也在得到不断深化与加强。行业机构不仅要探索新型终端模式,满足、适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要肩负起引导消费的任务,同时还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跨界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