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11月经济数据出炉:实体经济稳中有升,反映出三重压力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这是全年gdp数据公布之前的最后一份月度成绩单。
  
  2021年进入尾声,面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等多重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三重压力”在这份成绩单中均有所体现。
  
  但随着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扎实推进,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加大,主要宏观指标仍处于合理区间。
  
  11月数据清晰反映三重压力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上述判断是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疫情蔓延、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国内阶段性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出现新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从统计数据来看,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三重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
  
  从需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投资同比增速均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两年平均增速也整体出现回落态势,反映出需求收缩的变化。尤其11月份,国内多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市场销售增速有所放缓。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增速比10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由增长转为下降。
  
  从供给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部分能源和金属供给偏紧,汽车等部分行业缺芯问题影响明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连续扩大。ppi涨幅从1月份的上涨0.3%扩大至10月份的13.5%,近期涨幅虽有所回落,但还处于较高水平。
  
  从预期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自4月份以来连续回落,9月份和10月份跌至收缩区间,其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受疫情影响波动比较大,但总体上也呈现回落态势。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回落至收缩区间。
  
  实体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有升
  
  尽管挑战重重,但从11月份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仍然顶住压力,保持了恢复态势,尤其实体经济呈现稳中有升。
  
  随着保供稳价、助企纾困等政策措施有力推进,11月份工业生产继续小幅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加快。其中,在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带动下,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加快0.4个百分点,回升幅度高于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在国家加大力度对煤炭、能源等保供稳价的政策支持下,本月工业生产有所改善,与景气指数回升所指示的趋势一致,本月生产pmi指数回升3.6个百分点至52%,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之后重回扩张区间。
  
  保供稳价显效,也让市场紧缺产品供应增加。11月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环比下降4.9%。汽车行业缺芯状况有所缓解,11月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7.1%,降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1-11月份,金属集装箱、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9.7%和37.1%。
  
  民生保障方面,11月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和9%,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8%和15.5%,均比上月有所加快,有利于满足居民生活需要。1-11月份,教育、卫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5%和26.6%,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投入继续增加,明显快于全部投资。
  
  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有望较好实现
  
  11月“交卷”后,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全年表现即将揭晓。
  
  谈及全年经济走势,温彬认为,从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上看,国内生产有所改善,但需求仍然偏弱,稳增长政策预计将加快发力。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于15日落地实施,此前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降低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加大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够实现,但不能忽视经济出现的新的下行压力。
  
  付凌晖表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望较好实现。从明年发展看,战胜困难挑战、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支撑。
  
  他提到,中国经济内需拉动有望增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只要把好疫情防控关,明年消费发展仍然大有可为。“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陆续开工,“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有利于增强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
  
  对于明年政策走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认为,中国政府将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要求政策注重从中长期维度评估总体形势,提高前瞻性和预防性。预计2022年政府将出台配套的宏观和结构性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回升至趋势水平。